引子
这两天外网极其热门的一个话题应该是马斯克DOGE新政,要求所有联邦雇员发周报,并列出自己上周做的5项工作,并抄送主管!连续两次不发视同辞职!
然后目前已经有超100万美国公务员发送了这个周报! 😂😂😂
而作为公司牛马,我们对这档事实在再熟悉不过了,但话说回来,为什么会有周报这个事呢?
周报(日报)的本质是什么?
对于美国的这些公务员大爷们,写周报可能还比较新鲜,但碰上马斯克这个企业出身的大佬,对周报可是情有独钟,早在特斯拉和推特都执行过类似政策。
那么对企业或Boss来说,为什么期望看到员工的周报?
拿软件测试部门举例,周报的作用主要体现再以下几方面:
- 风险掌控
这应该是所有 Leader 关心周报中最核心的部分。通过周报,可以知道整个项目总体的进度,便于掌握整体的质量风险,比如测试延期、质量暴露不足等等风险,通过周报可以有一个毕竟清晰的掌握。而周报这个维度,也不会像日报这样过于细节,是一个掌控总体状态的较好输入。
- 资源优化
通过周报数据的汇总分析,也便于Leader能掌握所有成员的工作投入情况,便于测试资源的动态调配。
而这也是这次马斯克新政广受关注的焦点,因为周报的结果指向就是工作不饱和的联邦雇员可能会遭到解雇🤪🤪
- 决策依据
周报中,通常会还会包含一些量化的指标,比如测试进展、故障数据、覆盖率、逃逸率、外部支持等等包含可抓取或主动上报的一些质量数据,这些数据是量化当前质量状态并可视化呈现,作为决策依据的重要支撑
测试人员周报怎么发?
那么作为一个测试工程师,如果我们要发周报的话,通常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?
下面给出一个物联网软件(智能手环)员工的周报案例:
|
|
以上这个周报,我们从对项目和对测试部门两方面来总结的,体现出的价值可以总结为下表:
要素 | 对项目的价值 | 对测试部门的价值 |
---|---|---|
测试执行进展 | 明确版本质量状态,帮助PM评估是否达到发布标准。 | 量化团队产出,便于资源调配与效率优化(如调整测试用例优先级)。 |
缺陷分布与趋势 | 暴露模块风险,推动开发聚焦核心问题(如心率模块缺陷率高需重构)。 | 分析缺陷根源(代码/设计/环境),推动测试用例库补充和流程改进(如增加低电量场景)。 |
风险与依赖项 | 预警延期风险,促进跨部门协作(如协调硬件团队介入)。 | 向上级争取支持(如申请延长测试周期或增加设备资源)。 |
专项测试结果 | 验证非功能需求(如功耗、稳定性),避免用户体验硬伤。 | 积累性能基线数据,为后续版本对比提供依据(如功耗指标库)。 |
下周计划与目标 | 对齐项目里程碑,确保测试与开发节奏同步(如血氧功能测试计划匹配迭代排期)。 | 明确团队分工,避免任务重叠或遗漏。 |
总结
所以,作为一个企业员工,其实对于周报,没什么值得抗拒的,它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管理行为罢了。 对测试人来说,周报既是测试工作的“仪表盘”(实时反映质量状态),也是跨部门协作的“桥梁”(推动问题解决与资源协调),同时也可以为长期测试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。
说到底,目的还是为了 状态同步
和敏捷站会、传统项目可能还有日报,他们的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,相关内容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专门阐述,可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