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AI应用蓬勃发展的时代,我们经常需要将各种格式的文档喂给大模型进行分析、总结或问答。然而,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是:**如何让AI真正理解我们的文档内容?** 而微软开源的MarkItDown工具,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而诞生的。
因为 **认知一致性陷阱** 的存在,往往很多本可避免的错误决策被推行。而测试人员可以在其中发挥出更关键的作用
国际软件测试资格认证委员会(ISTQB®)于2025年7月25日正式发布了**测试专家级认证大纲——生成式AI测试(CT-GenAI)v1.0**
本文我们将梳理探讨 Playwright 中内建 fixtures 的一些高级应用,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 `Playwright`
将`Bug数量`作为绩效指标,这种看似简单直接的度量方式,其实有着根本性的缺陷。不仅不能反映个人和团队的真实价值,反而还会阻碍团队向真正的质量目标靠拢
测试工作,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Bug,本文我们谈谈Bug和它那些近亲们的概念区分和处理原则
2011年GTAC上提出“test is dead”,十多年过去,测试这个职业真的消亡了吗?
之前的文章,我们曾经分析过热门AI测试工具 `Midscene.js` 的源码,重点了解了它驱动AI执行的主要提示词是如何设定的。而近日,我又发现了一个AI神器,由`智谱AI` 推出的源码解析服务,通过网址`https://zread.ai/`即可访问